电影自身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无法穿透周期,未来电影还是要和消费领域进行结合

文/庞宏波

更冷静的一个资本视角。

疆域资本是此次橘品文化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疆域资本的创始合伙人赵文挺此前和张昭在创立光线影业时“并肩作战”,相比更“冰冷”的金融资本,赵文挺也因为此前的光线经历算是半个“行业人”。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相比浅石创投来说,疆域资本看到产业的视角更为“冷静”。之所以愿意参与橘品文化的融资过程,一方面在于和张昭本身多年的交情,另一方面也在于对张昭产业思维的共识。这种共识,让疆域资本看到了橘品文化可能是电影产业重新“爬坡”的“试验田”。

而在关于电影产业寻求资本通道的探讨上,疆域资本对电影产业的“视角定位”实际上也代表了大多数冷静的金融资本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观点。电影本身较小的产业规模,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实际上并不高,而这种“小规模”产业在低谷期想要获得资本青睐的难度可想而知。但电影本身的文化影响力和新消费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强势崛起,在未来也存在某种“交汇”的可能。这种“交汇”,则代表了更大的产业契机。

实际上这个观点和张昭此前在《危时·十问张昭》里提到的消费产业文化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不谋而合,而电影产业未来必然需要和消费产业进行结合。

1

—谈橘品:

可能是一块关于电影产业

重新爬坡的“试验田”—

庞宏波:疆域资本在橘品文化整个融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赵文挺:我和老张是五一的时候碰了个面。这个事当时只有构思,但还没成型。当时他提起了这么一个想法,基本上从没有原型的阶段开始碰头,在两个月左右就很明确了。橘品做了一个有点类似于IP孵化(的公司),张总的角度觉得是一个设计,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内容很多时候是个产品,但不是一个商品。它的思路就是说怎么出来变成一个商品,怎么从影迷,观众到用户,达到最大的一个群体。新一代导演,尤其是疫情后,整个产业环境发生了变化,橘品是一个带有一定孵化属性,去推进新导演成长的池子。

这是一个新事,他曾经也做出来过,但是没有归纳总结成方法论。要产业内有共识,大概结构上是这样一个形成。

庞宏波:疆域是担任橘品的财务顾问?

赵文挺:不仅仅是交易的顾问,也是一个公司战略架构的顾问。有点类似于从无到有,包括和产业内的公司去沟通,这也反馈给我们很多正向的东西。交易结构只是其中的一块,某种意义上也是张总希望我扮演的角色,有点类似于战略架构层面角色。尤其是在整个公司成长期,和资本对接这么一个角色。所以不是简单的一个交易落定的事。

庞宏波:那您觉得在整个橘品融资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赵文挺:和张昭这么多年,确实乐视有一段时间我也没太关注,隔岸观花。第一个,他对产业的认知,有一些共识。我们现在看文化产业都在一个谷底,电影作为一个2c的产品,最市场化,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这样一个谷底,怎么爬坡,我觉得爬坡的路径可能和原来不太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之前我们在看快销品这个领域,核心驱动力是一群95后。包括泡泡玛特,我在2015年、2016年见的王宁,那时候他脑子里也没东西。但现在你在看。我和张总在聊,他在重新审视这个路径。

之前我们共同搭建光线影业,后来他做乐视影业,他在这个市场里头起起伏伏,也经历过很多事,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这个认知是能感受到的。新的路径怎么走,他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一个时间,新一代导演的成长需要一个土壤,需要产业的扶持,某种程度上这是他做橘品的初心吧。

第二个事,包括和方刚他们沟通下来,第一个毕竟庆幸的是他们对这个事的认同,第二是他们各自都有一些需求。他们比较敬重张总,也认可张总过去的成绩。由一个IP的角度他带着一批新人重新去爬坡,大家是认可的。现在还是蜜月期,磨合起来还是有共识的。

另外一点,方钢那天他也提到,他们毕竟有很深的美的集团的烙印,他们对于消费崛起,下一代消费的热潮怎么样发展肯定有自己的认识。这也是张总和我一直在聊的,文化产业如何破圈。现在光靠传统商业模式很难架构。这里面怎么打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和华录合作,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有一个自己的试验田。

2

—谈资本:

资本对电影行业的态度

要看钱的来源—

庞宏波:我是从4月份知道他要离开复星的事。后来做专题,他有一个观点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疫情真正影响的是资本看待电影未来耐心的问题。您觉得资本看待电影有变化吗?

赵文挺:你要看什么样的钱,和钱的来源有关系。第一类,如果你是VC 、PE股权基金,股权投资要投到一个公司体系里面,从一个公司体系里审视健康度和未来可能性,这些机构相对而言在进入电影市场的时候,相对在最高的位置。

第二类,对电影行业有关注,更多是长期投电影项目。他们纯粹是产业视角,比如说这个题材,这个类型,电影的成本卡司票房,他们对这个有专业性判断。

第三类,更偏其他领域的热钱,热钱是追求热点的。

2015到2017年,热钱撤了。但是其实仔细去看,股权投资有,只是淹没在了热钱里面了。博纳影业的上市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信号,可能未来会迎来他们IPO的春天。

第二类有点尴尬,反正今天热钱不会进来。第二类是整个影院现状对他们有很大的刺激。影院又有滞涨期。但这些钱呢,前两年就进来了,等于说筹码也买了,也押了注了,就等着上牌桌了,但牌桌老不开,这是有问题的,产业类,专门投电影项目的,目前的问题是很难下桌。但第一类的钱,从公司的视角进行投资,还是会有。

如果你对大的方向是看好的,现在这个节点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节点,因为再差还能差到哪去呢?而且现在你再去看很多东西的时候,好的公司还在,不好的公司一眼就识出来了,甚至不需要专业性的判断。

3

—谈投资:

关注文化和消费的结合部—

庞宏波:疆域投资的范围是医疗健康和电子商务。您现在对文化产业有新的投资兴趣吗?

赵文挺:我们现在简单点来说是投行加投资,之前几年确实是做投资多一点,我们是在去年底,把之前做的投行业务加进来。我之前在易凯,之前更多是做融资并购业务,现在又把这块重新补上来了。我们现在也有一个重新聚焦的过程,在看什么行业有机会,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偏消费互联网多一点,包括你提到的健康也是健康服务,这是我们一直没有变的。

我们更喜欢找到一个应用场景,包括我们投了一两家SAAS公司,你提到的文化产业,我一直觉得有机会。只不过在过去几年,市场曾经一度有点疯狂,一个是热钱太多,另外一个大家觉得爆款电影很容易,越是那个时候,这个事就有点不可控。

在这一波过程里,越来越能看清一些东西。商业回到本质还是要挣钱,要挣钱要看投入产出。单一的电影项目,它的投入产出很难做一个判定。这个市场是一个特别容易起伏的市场,你没看到一个纯粹的电影公司上市,一定是附加了很多很多东西以后它才有机会。电影这个市场本身不足以穿透周期,这是产业特性,所以你要想去穿越周期,一定需要打配合。例如简单的发行,院线,剧集,经济,这都是老的打法。

今天回过头来我们重新去看这个市场,中国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一个“文化复兴”的时间,这是我的看法,这和人均GDP有关系。电影确实和互联网有点差距,20到30岁的人一般属于“经济动物”,这群人他们的成长是成长在互联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很可怕。你像我们这一代,我是北京人,我们当年都吃大白菜,我们小时候都要搬大白菜,现在怎么可能呢。那时候信息是闭塞的。这就带来两个东西,一个是供给侧物质足够丰富,第二个是信息流通足够畅通,这俩带来整个思想大幅跨越。

我们的游戏,很快会变成最大的市场。我们的电影,只靠单一票房也是最大的市场。这些都有一个时间轴,如果想正向发展,还是需要给整个产业一个契机,所以这个阶段最大可能成功的是破圈,我们关注的是文化加消费结合部的机会,捕鱼的话,两江相汇,那儿的鱼一定是最活的。和张总在谈橘品的发展,多少也在涉及这块。

这个乘数效应,远超现在的百亿市场。其实各个层面都在思考这个,包括消费品,联动破圈的东西,我们投的一个蛋白棒公司,和爱奇艺《新说唱》做联名款,和《乐队的夏天》做联名款,包括和老罗直播打通,所有都有自己的打法。所有这些打法回过头来看,他们也能有一个突破。

传统消费品牌在过去去获取用户的通路,更多就是线上线下两个路径。线下就是铺店面货架,线上就是围绕几个大的电商交易平台做线上店铺,就是这么一个打法。但现在因为有了短视频,包括直播可以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就和传统思路不一样。这也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说内容和消费品之间有一个天然的连接点。

文化产业的人,整个圈子比较小,比较专业,你也能说他们比较闭塞,不太懂外面的世界。在这个里面怎么打,比如说芒果超媒,它也要从内容去往电商去跨越,从这个能看到一个公司破圈的打法,这种打法可能未来会让一些公司成为巨无霸。

庞宏波:浅石对橘品,之前聊的时候也说他也不会单投一个案例,还是会系统性看待这个行业,这对资金的健康性来说单投性价比不高。对疆域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系统化的态度?

赵文挺:我觉得是这样,老张去搞这个,一定是产业连贯的,后面还有一整个结构,这些东西我们也会一起来考虑,但维度上不太一样。

4

—谈博纳影业过会:

监管给行业“放氧气”进来—

庞宏波:疆域关注三个下一代,您觉得关于电影公司模式的创新,还会有创新的机会吗?

赵文挺:我觉得这个机会还是挺多的,包括从制作上开始,中国有这样一个机会。数字产业在电影制作中还是有机会,前端的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分发,很多环境都可以数字化。这个过程里头,分段分节奏,每一块进程不一样。将来也不排除,拍摄制作,横店有可能会被数字化。

庞宏波:回到博纳影业的问题,它的过会对资本来说是释放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赵文挺:一个,监管对影视产业的一个看法。毕竟从牌面来说整个博纳的业绩不好,其实也不是博纳的问题,是整个产业的问题。在过往这种大幅滑坡的业绩不可能会上市,今天他是一个正向信号,代表监管对电影市场间接打开一扇门,给你放更多的氧气。

第二,博纳本身,做了很多主旋律,文化电影,还是能够打动市场。主旋律影片需要有这样的头部力量来配合。

第三,你要回顾这三年多时间,博纳影业是第一家过会的影视公司。这和最近十四五有一些关联,文化强国有一整个体系,内容是源头,支持内容产业IPO是毋庸置疑的。后面应该会有一批吧。

庞宏波:电影公司实际上因为自身现金流的问题,其实是普遍“缺钱”的,但是现在头部影片的制作成本却增加的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实际上现在借助的是一种金融手段来运营公司或者说制作项目,那么您怎么看待影视公司资本的金融化方式呢?

赵文挺: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怎么操作,国内电影产业和金融结合很难规模化。体系没搭建的时候,很难去判断。举个例子,今天你去吃晚饭,明明可以吃海鲜,但旁边有一个冷冻过来的澳洲牛,你明知道澳洲牛刚出了事故,那你选什么?这是代价问题,风控和潜在收益怎么算账的问题。另外电影行业太小了,体量也小。

做一个单片,三个亿投资的片子在电影行业不算小了,真正去做前期可能也就是几千万的项目,这对于银行来说算个什么业务啊?你给我10部,但一家电影谁有能力一下给10部,总投资30个亿的做投资?那我和你一家谈两家谈,也挺累的,而且谈来谈去,我就为你们这点小生意还得磨合一团队。金融行业是一个相对趋利的行业,水是往高处流的,哪给的回报高我去哪,电影这个行业还是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