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暑期档大戏除了每年必出的《西游记》之外,就是令人感觉又甜又有趣的《还珠格格》了,这也是小女孩过家家最喜欢的剧本了,除了皇帝,他的女儿小燕子以及紫薇格格就是最受欢迎的了。但是,格格是怎么来的,真的是皇帝女儿的称呼吗?

格格(一声),在满语里是“小姐”的意思。在清朝皇太极之时,已规定不用于皇帝女儿的名称,称地位高的女子,无关年龄,会被称为格格,就像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抚育过康熙,所以被康熙皇帝称为“苏麻喇额涅格格”。

还有宗族之女(主要是亲王以下的宗族),还有辅国公之女。这些有郡主县主资格,但是未有正式封号的那些女子,也被称为格格。但是这些宗室的长女一般比次女获得正式封号早,所以长女都能被称为郡主,县主,很少有被直接称作格格的。

其实郡主和县主这些名称都是汉称,而这些个郡主县主都有自己的格格的封号,只不过这是等级,平时不会被直接称呼。郡主的等级是和硕格格;县主是多罗格格;贝子的女儿被称为固山格格,也就是汉称“县君”贝子一般是清朝第四等级的王爵。

在清朝还有一些人会被称为格格,这些人就是清代亲王的妾,而格格的地位次于侧福晋,格格可以有很多个。不过吐个槽,不同地位身份的女子都被称为格格,不怕弄混嘛?还是说这些人总的说身份地位都还是差不多的?这个不得而知。

清代皇太极之时,仿照明朝称制,称皇女为公主。皇后的女儿可以生下来就加封封号固伦,称为固伦公主。在满语中的,“固伦”是“天下,国家”的意思,而皇后和皇帝所生的女儿的的确确也承得起“国家”这个大气的名号。

皇帝的嫔妃生下的女儿只能被称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思是“地方”,这就表明了嫡庶尊卑的区别。因为清代等级制度十分严禁,大部分和硕公主一出生就是固定的,成为不了固伦公主,而有一小部分,受到了皇帝爸爸的宠爱,而破格加封为固伦公主。就如同乾隆令妃的两个女儿,一个是和硕公主,一个却享受宠爱成为了固伦公主,荣耀尊贵。

固伦公主的加封限制很大,但是和硕公主的限制却没那么大,一般来说,养在宫中受到皇帝或者皇太后青睐的女孩,都比较容易能加封和硕公主。还有一种情况会把宗亲中的适龄女孩加封和硕公主,就是和亲。公主的最大用处就是联姻,特别是和周边国家的联姻,拿嫡亲公主来和亲太给他们面子,所以就取宗室之女来进行加封,作为皇室正统高身份的公主出嫁。他们过去之后有代表清朝的权利,但是却没有什么自由可言,可能甚者要顺应嫁入地方的习俗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所以话说回来,《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和紫薇其实备受皇帝宠爱,小燕子是义女,紫薇是亲女儿,他俩完全不可能是格格,而应被称为和硕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