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国内: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性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每日补充钙和维生素D制剂,试验组静脉谪注伊班膦酸钠2mg,每3个月一次;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一次。主要疗效指标: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膨椎利髋部骨密度及骨转换措标l型胶原蛋白C-端肽(CTX)的变化。

试验结果:共入组158例患者,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疗效相当;CTX降低水平试验组强于对照组。

国外:

每日口服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考察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2.5mg的安全有效性。试验共入组2946名绝经后妇女,55~80岁,腰椎(L1-4)骨密度T值-2~-5,并有过1~4处骨折史。患者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和500mg钙并随机接受伊班膦酸钠2.5mg连续口服、20mg间断口服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3年后患者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试验结果:治疗3年后,椎体骨折发生率安慰齐J组为9.6%,2.5mg组为4.7%,发生骨折的相对风险降低了52%,两组差异显著(p=0,0003)。与安慰剂组相比,2.5mg组腰椎胃密度持续增加,治疗6个月时及以后时间点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3年后,2.5mg组腰椎骨密度增加6.4%,安慰剂组仅增加1.4%。同时,2.5mg组全髋、股骨颈和大转 子骨密度也显著增加。

每3个月一次静脉注射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研究(DIVA研究)考察每3个月一次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3mg的安全有效性。试验共入组1358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腰椎L2-4骨密度T值<-2.5。在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和500mg钙的基础 上,对照组每日口服伊班膦酸钠2.5mg,治疗组每3个月静脉注射一次3mg伊班膦酸钠。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年后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试验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和全髋骨密度增加率,3mg静脉注射组(429例)分别为4.5%和2.1%,口服组(434例)为3.5%和1.5%,两组差异显著(p<0.001)。同时,静脉注射组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增加也显著高于口服组。

2. 恶性肿瘤骨转移骨骼事件:

国内:

在一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或骨肿瘤伴有中、重度疼痛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试验组静脉滴注一次伊班膦酸钠4mg,对照组静脉滴注一次帕米膦酸二60mg,滴注时间4小时。疗效指栎:14天内用药前后疼痛程度分级变化、疼痛缓解情况、疼痛复发情况、止痛药物剂量增减应用情况。

试验结果:共入组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141例。其中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伊班膦酸钠组入组55例,帕米膦酸二钠组67例,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6.4%和61.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止痛效果出现的早晚及维持时间、止痛药物剂量增减应用情况也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国外:

一项伊班膦酸钠预防乳腺癌骨转移骨骼事件的随机、穸慰剂对照临床试睑中,在96周的观察期内,患者给予伊班膦酸钠6mg静脉滴注治疗(1h),每3~4周一次。主要疗效指标为骨骼患病周期率(SMPR),包括需要放射治疗的骨折/即将骨折、需手术治疗的骨折、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在内的骨骼相关事件(SREs)的复合疗效指标。

试验结果:6mg组(154例)SMPR为1.19,安慰剂组(154例)为1.48,有显著统计意义(p=0.004);与安慰剂组相比,6mg组发生SREs风险降低了40% (RR= 0.60,p=0.003)。同时,在整个观察期内,6mg组患者骨痛评分显著降低并持续保持在基线水平以下(p<0.001),与安慰剂组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4)。

在一项比较伊班膦酸钠静滴1小时或15分钟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入组13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接受6mg伊班膦酸钠治疗,静滴时间15分钟或1小时,每3~4周一次,疗程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无差异,15分钟静滴与1小时静滴的安全性一致,并没有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3. 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

国外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白蛋白纠正血钙浓度≥3.0 mmol/L),静脉使用2、4、6mg伊班膦酸钠后,曲钙降低反应率分别为54%、76%和78%,中位时间为4~7天,再复发中位时间为18~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