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安《被遗忘的祭品》
记录鸟儿的声音
从 14 岁左右开始, 梅西安尝试记录鸟儿的歌声,起初他只是被鸟鸣声的美丽所打动,之后,他求教于专业的鸟类学者,渐渐扩增了对鸟类知识的掌握。
记录鸟鸣的梅西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音乐老本行,使他习惯于用音高和节奏,相当准确记录鸟的鸣唱。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聆听和研究,梅西安可以 凭听觉准确地辨别在法国本土的几十种鸟类,而最重要的是,在长时间的音乐实践里,梅西安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音乐语言,可以将鸟鸣“转译”成音乐。
最早他谱出 《黑喜鹊》、《鸟儿睡醒了》,都是长期记录鸟鸣的成绩。
《鸟鸣集》
1959年的4月15日,梅西安的《鸟鸣集》(Catalogue d'Oiseaux)在巴黎首演,由他的妻子 伊凡·萝莉尔德担任钢琴演奏。
钢琴套曲《鸟鸣集》创作于1956-1958年,梅西安是很专业的赏鸟者,曾远赴北美、希腊、印度等地区观察鸟类,科学地记录鸟类习性,更是发表了鸟类图鉴和观察笔记。此作品共13首,包括了共77种欧洲鸟的鸣叫声。每曲均使用古希腊的三段结构,表现鸟鸣声从白天到夜晚因时间而变化,并且多处引用印度节奏来表现鸟的栖息地等自然景象。
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 “此作想正确地为鸟声绘出肖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鸟鸣集》除了出版钢琴谱外,梅西安更附上每种鸟类的图鉴,以及生态观察笔记。
梅西安在77种法国常见鸟类中,整理出四种鸣叫的原型,分别可以褐雨燕、鲱鸥、蓝岩画眉、百灵的叫声为代表。梅西安的观鸟,除了科学的记录外,也极富诗意。他在 27个小时里,聆听到 七次苇滨雀的鸣唱,时间分佈在清晨和傍晚,他也捕捉到自然的光影和温差变化。
梅西安:钢琴协奏曲《异国的鸟》
此外,梅西安还写有:钢琴和乐队曲 《百鸟苏醒》、《异国鸟》,大型乐队曲 《时值色彩》等。从1962年以后,梅西安音乐的风格趋向综合,音乐素材包括了他自早期创作以来使用的印度节奏,古希腊的韵律、佳美兰打击乐,序列音乐,作曲家自己的人工调式、鸟叫声的模仿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将录下的鸟声的节奏,给它附上各种音色,这是件极难的事,实际上任何乐器也不能把原来的鸟声再现出来……我想在作品中把鸟声再现出来,就要在每一个音上作出它应有的和声,并务必使其协调,进一步再努力表现出它原来的音色。
”
——梅西安
这位不折不扣的“鸟叔”把对自然的热爱投身于音乐创作中,留下了这么多经典而影响深远的作品,不愧为 “现代音乐之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