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作为海鲜中的佼佼者,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十四种龙虾的相关知识。

波纹龙虾

基本信息

学名:Panulirus homarus

俗名:青龙、青壳仔、沙龙等

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龙虾属

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 - 西太平洋海域,自非洲东岸至日本、澳洲、马克萨斯群岛,在中国台湾沿岸也有产出。

形态特征

体型:头胸甲略呈圆筒状,鳃区有时略为膨大,整体较为饱满。体长通常在 20-30 厘米左右,个体较大的可达 40 厘米以上125。

颜色:体表呈绿至褐色,头胸甲前端和眼柄间具鲜艳的橘色和蓝色斑纹,眼上角具黑色和白色环带,胸足呈斑点状,腹部分布有微小白点,卵为橙色。

附肢:眼上角约为两倍眼高,角间无小刺,前额板具两对分开的主刺,其间并有一些小刺。第二至第六腹节各具一稍呈波浪状之横沟,而横沟有时中断。雄虾生殖孔位于第 5 步足基部,第 5 步足末端爪状;雌虾生殖孔位于第 3 步足基部,第 5 步足末端呈半钳状。

特点:全身呈青绿色,外壳薄,肉爽而甜,虾母多膏。

锦绣龙虾

基本信息

学名:Panulirus ornatus

别名:花龙虾、锦身龙虾、青龙、彩龙虾等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印度 - 西太平洋海域,自非洲东岸至日本、澳洲和斐济群岛,部分从红海进入地中海;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台湾和海南岛沿岸。

形态特征

体型:体型偏大,体长可达 65 厘米,通常为 20-35 厘米,体重可达 9.5 千克。

颜色:体表呈青绿色,头胸甲略呈蓝色,具五彩花纹,眼上角有黄白色和褐色交互斑纹,第二触角柄蓝色,发音器略为粉红色,第一触角和步足具显眼的淡黄色及黑色环斑,腹部各节包括尾柄的背中部皆具宽黑色横带。

附肢:无额角,无眼窝,眼上刺粗大。触角板上有 2 对大刺,大刺间有 1 对小刺。第二足外肢无鞭,步足呈棕紫色,并具有白色圆形斑点。尾节呈长方形,末端边缘为圆弧形,尾节比尾肢长。

特点:龙虾属中体型最大者,最大体长可达 60 厘米,通常为 20 至 35 厘米,有美丽五彩花纹,肉质鲜甜软滑

黑白纹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Panulirus versicolor

别称:杂色龙虾、白须龙虾、杉龙

分布范围: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现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尼、阿拉弗拉海以及中国东海南部至南海等海域。形态特征体型:体型中等,一般体长可达 20 厘米左右。

颜色:全身深绿,间以黑白间纹。头胸甲有黑色斑纹,体表呈蓝色和绿色相间,第一触角柄蓝色并有白斑纹,第二触角鞭白色,步足为蓝色具有明显的白色条纹,各腹节后缘具一蓝边之横白线,尾扇未钙化部分为蓝色和绿色12。

外形:头胸甲略呈圆筒状,前缘除眼上角外,具有四枚距离相若的大刺,眼上角超过三倍眼高,角间无棘刺,前额板仅具两对分离之主刺,腹部大致平滑,但第二及第三腹节背甲各侧具一浅且宽的下陷软毛区。

特点:肉质雪白晶莹,清甜而爽脆。

澳大利亚岩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

别名:澳洲龙虾、澳龙

分布区域:澳洲南部、澳大利亚塔斯曼尼亚岛

形态特征颜色:通体火红色,爪为金黄色。

体型:体大肥美,一般商品虾仔体重 100 克 - 200 克,成虾在 750 克以上,国外最大个体有达 500 克的。足龄的澳洲龙虾重为 100 克 - 250 克,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被一层坚硬外壳。

附肢:胸足 5 对,第 1 对特别发达而成强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发达,雄性螯的外侧端有一膜鲜质红带。有 3 对触须,外缘的 1 对特别粗长,约长于体长的 1/3。尾部有 5 片强大的尾扇,外缀 3 片,中部 1 片较小。

特点:有极强的耐活力,便于长途运输,肉质较实,爽弹清甜,南部海域产出的澳龙壳薄,北部海域产出的澳龙为硬壳,死亡率较低,品质为最佳。

美国红龙

基本信息学名:Homarus americanus

别名:美洲螯龙虾、波士顿龙虾

形态特征颜色:通常为橄榄绿或绿褐色,也有红棕色、橙色、黑色甚至白化个体,因煮熟后呈红色,所以被称为 “红龙”。

体型:体长一般在 20-60 厘米,体重在 0.5-4 千克,最大个体可达 1 米长、20 千克重。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较为粗大,外壳坚硬且光滑。

附肢:有一对大螯,非常发达且有力,其重量有时可占龙虾体重的 1/3。大螯上有锯齿状的突起,用于捕捉和撕裂食物。步足有 5 对,其中前 3 对末端呈钳状,后 2 对末端呈爪状,用于爬行和抓握物体。

特点:虾肉略带红色,长须,无钳,腿上有亮红色条纹,肉质滑嫩细致。

墨西哥红龙

基本信息学名:Panulirus interruptus

别名:红龙、墨龙、墨红、加州刺龙虾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美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至墨西哥特万特佩克湾,墨西哥为其主产国。

形态特征颜色:全身呈红褐色。

体型:一般长 30 厘米,最长可至 90 厘米,商捕平均重量为 900 克,通常雄性大于雌性。

附肢:有一对很大的触须,但没有大钳,足上有刺,尾巴上有一些中断的凹槽。

特点:体大肉多,身体呈粉红色或红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新西兰红岩龙虾

基本信息

学名:Jasus edwardsii

别名:南部岩龙虾、刺龙虾,在新西兰也被称为小龙虾(Crayfish),毛利语名为 Kōura。

所属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

形态特征

颜色:上身呈深红色和橙色,下身颜色较浅,呈淡黄色。

体型:身体多刺,尤其是头部,体重可达 8 公斤,长度可达约 60 厘米(不包括触须)。

附肢:雌性红岩龙虾在其最后一对腿上有小钳子,且它们没有像龙虾属物种那样在第一对步足上的大钳子。

特点:与澳洲龙虾同属岩龙虾,可全年食用。

欧洲蓝龙

基本信息

学名:红螯螯虾。

产地: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地区。

类别: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

形态特征

体型:体型较大,成年个体通常可达 100-200 克,甚至更大,身体呈圆筒形,粗壮威武,酷似海中龙虾。

颜色:外壳通常为青蓝色或蓝黑色,这是由于其体内富含虾青素,虾青素与蛋白质结合使虾壳呈现出独特的青蓝色。

附肢:具有一对强大的螯足,螯足光滑,颜色鲜艳,多为蓝色或紫色,其末端呈红色。此外,还有四对步足,用于爬行和捕捉食物。

特点:稀有珍贵,生长期较长,不论大小,肉质都嫩滑柔腻、味浓爽甜。

美国花龙

基本信息学名:Panulirus argus

产地:从巴西至北卡罗来纳州的近海暖水海域,包括整个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巴哈马及南美洲东部,甚至在西非也有分布,美国佛罗里达州是重要产区之一

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龙虾属

形态特征体型:一般长 20 厘米左右,最长可达 60 厘米,多数商业捕捞品个体在 500 - 700 克之间,身体较为修长

颜色:底色为橄榄绿色或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等,体表布满五彩花纹

附肢:无钳,有长须。头胸甲及触须有尖锐小刺;第一对触角幼长,黑色或深褐色;第二对触角长于身体,有向前棘刺,底部厚,有时有蓝色点缀;脚上有蓝黄横纹;腹部体节光滑,有浅沟,游泳足及尾叶黄黑相间;眼柄上有两条大棘刺,甲壳散布黄至奶白色斑点,腹部斑点较大。

特点:口感紧实有嚼劲,肉质细嫩,鲜美中略带清甜

加拿大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Homarus americanus

别名:大西洋龙虾、加拿大红龙虾、北方龙虾、缅因龙虾

俗称:波士顿龙虾(因波士顿是其重要的贸易集散中心得名)

产地: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冰冷纯净的原生态水域

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海螯虾科、螯龙虾属

形态特征体型:体型较大,常见上市规格约 454 克左右,最大个体接近 20 千克,身体较为粗壮。

颜色:自然颜色多样,从蓝绿色到锈棕色均有,也有蓝壳或白壳个体,除白壳外,煮熟后呈红色。

附肢:拥有一对强大有力的大螯,表面有明显的凸起和纹理,颜色通常为暗红色或棕褐色;还有四对步足,用于爬行和捕捉食物。

特点:有一对大龙虾钳,钳因活动过多而肉质较粗,相比之下虾身没有膏,但肉较嫩滑细致。

智利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Jasus frontalis(胡安・费尔南德斯岩龙虾学名)

别名:智利岩龙虾、南极岩龙虾

俗称:智利红虾(市场常见叫法)

产地:智利太平洋沿岸海域,主要集中在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及其周边水域

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岩龙虾属

形态特征体型:体型较大,成虾体长一般在 20 - 40 厘米,体重可达 1 - 2 千克。身体较为粗壮,外壳坚硬。

颜色:外壳多为暗红色至棕红色,带有一些黑色斑点或条纹,色泽鲜艳。

附肢:有一对细长的触角,两只大螯粗壮有力,表面有明显的棘刺和纹理,步足也较为发达,用于爬行和捕捉食物。

特点:由于水质清冷,且有严格的捕捞量的限制,因此很珍贵,肉质松软滑嫩、口感鲜甜。

玫瑰龙

基本信息学名:莫桑比克龙虾,也被称为彩虹龙虾。

别名:粉龙、莫桑比克红龙、小红龙。

俗称:南非玫瑰龙虾(产于开普敦好望角一带的玫瑰龙虾的俗称)。

产地:主要产自莫桑比克海峡,此外南非开普敦好望角一带也有产出。

类别: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无螯亚目、龙虾科。

形态特征体型:体型较大,每只通常重达 400-600 克,体长一般在 20-30 厘米左右。

颜色:外壳颜色呈棕红色,点缀着白色斑纹,煮熟后呈鲜红色,颜色亮丽2。

外观:虾身饱满,外壳相对较薄,虾须较长,虾脚纤细,因外壳的花纹很像玫瑰而得名

特点:颜色呈棕红色,点缀白色斑纹,煮熟后呈鲜红色,壳薄肉多,滑嫩可口。

南非岩石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Jasus lalandii

别名:静龙虾、粗虾仔、南非龙虾、南非岩龙虾

产地:南非海域,主要集中在开普敦附近的冰冷水域,西开普省西海岸的 Paternoster 小镇濒临大西洋东岸,是其重要的产区之一,这里水质清澈,龙虾资源丰富。

类别: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岩龙虾属

形态特征体型:体型较小,在大龙虾中从重量和规格来说属于最小的类型,一般重量在 220 - 400g ,便于食用。

颜色:全身呈棕红色,色泽较为鲜艳。

附肢:拥有坚硬的外壳,外壳上带有尖刺,这能为其提供良好的保护,抵御外界的侵害;还长着长长的触角,在其生存和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点:全身呈宗红色,煮熟后呈鲜红色,重量及规格较小,生命力强,活泼好动。

日本伊势龙虾

基本信息学名:Panulirus japonicus

别名:伊势海老、日本龙虾

产地:主要分布于日本千叶县、三重县、静冈县、和歌山县等海域,以三重县志摩半岛产出最为知名

类别: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龙虾属

形态特征体型:体积壮硕,体长可达 30 厘米 ,多数个体在 25 厘米左右,属较大型龙虾。

颜色:外壳呈暗红色,有金属质感,部分个体外壳为青色,触角醒目华丽。

附肢:有一对粗壮有力的大螯,表面有棘刺和纹理,步足发达,便于爬行和捕捉食物,长长的触角在其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感知作用。外壳坚硬厚实,如盔甲般保护自身。

- 特点:在日本是长寿和权利的象征,肉质鲜美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