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这部传记片讲述的是法国最后一位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其中还有那句关于蛋糕的台词。
科波拉通过电影的第一个画面所传递的东西是任何历史课教给你的知识都无法帮助你判断其背景。在2006年电影《绝代艳后》中,响起了后朋克乐队Gang of Four的《Natural’s Not In It》中的吉他片段,克尔斯滕-邓斯特饰演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懒洋洋地躺着,舔着手指上的糖霜。这打破了角色与观众的壁障,她狡猾地昂起头,好像在问观众:“什么?你想看纪录片?”
影片记录了作为奥地利和法国之间的联盟象征,14岁的奥地利女大公与法国王储路易的婚姻。这部电影的不合时宜之处——当代音乐和匡威运动鞋是值得注意的。罗杰-伊伯特对这些不协调现象进行了专业评价,他指出:“玛丽似乎认为她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青少年,当然她确实是。”对这个人物来说,她活在她自己的当下。科波拉似乎不遗余力地捕捉到了玛丽的放纵。但是,玛丽也深感孤独,即使她从不是孤身一人。她的丈夫对她不感兴趣,她生活的宫廷从未完全原谅她的奥地利血统。无论影片的节奏多么欢快,它始终有同情玛丽的味道。电影插曲再欢快,都无法掩盖一个既定的事实——玛丽安托瓦内特迟早会在一场革命中被砍头。
这把我们带到了影片的结尾。法国人民冲进巴士底狱,开始聚集在凡尔赛宫外。玛丽走到阳台上,把头低到栏杆上,这个动作预示了她的死亡。这让骚乱者暂时安静下来,也是对那些有病态好奇心的观众想知道科波拉如何展示玛丽的血腥死亡的一种回答。这种象征意义是我们得到的最接近玛丽在断头台上的形象的东西。电影的结局是玛丽和她的家人在太阳升起时离开了凡尔赛宫。根据这部电影让玛丽活在当下的基调,没有向我们解释她将被带到何处其实是合适的。当玛丽最后一次转身看向凡尔赛宫时,她说她正在告别。这个宫殿既是她的家,是囚禁她的监狱,也是她的游乐园。她敏锐地感知到,这将是她的最后一次和凡尔赛宫告别。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科波拉遗漏了什么。事实上,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同年,路易十六、玛丽和他们的家人离开凡尔赛宫,搬到了巴黎的杜伊勒里宫。他们一度试图逃跑,但被抓获并押回巴黎。1792年,王室成员被监禁,君主制被废除。1793年初,随着恐怖统治的进一步发展,路易被送上断头台,同年10月,玛丽因叛国罪被处死。但这些电影都没有讲述。相反,最后一个场景是玛丽的卧室被暴徒洗劫后的景象。在历史的角度看,这个镜头几乎没有展示关于革命的信息。但另一方面,这个单一的镜头概括了科波拉喜欢的东西。
整部影片反复强调玛丽的整个世界就是宫廷这一观点。就情节方面而言,很少有情节发生在凡尔赛宫之外。服装和布景设计也经常强调两者之间的视觉联系。为玛丽精心设计的碎花裙与类似图案的墙纸为她提供掩饰。早上玛丽起床时,她的白色睡衣与白色床单融为一体——这将年轻的王后比作天使,并嘲笑她在没有实质行为的婚姻中的纯洁。玛丽则因没有产生继承人而被嘲笑。在其他时候,玛丽的装束让她成为焦点。在与丈夫共进晚餐时,她那件艳粉色的衣服与路易十六那件颜色柔和的服饰强调了他们之间的鸿沟。
正如她的颓废生活反映在她周围的环境,她即将到来的厄运也反映在她以前住所的破坏中。这也展示科波拉的优点,在简单中透着毁灭性的悲伤。尽管凡尔赛宫很美(尤其是科波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机会),但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是为了展示一个生活在那里的人,这让影片变得单调。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玛丽的生活,她曾经在这里的喜怒哀乐最后留下的只是一间被洗劫一空的卧室。
当玛丽向凡尔赛宫告别时,她并不了解她的未来。她不知道她最终会被关押和审判。她不知道有一天她会被刽子手带着穿过巴黎的街道,然后公开处决。她只知道在那一刻,她的安全已经被破坏了。这一切的最终结果在科波拉看来,无论好坏,玛丽都是活在别人为她建立的世界。
分享到:
点击以分享到 X(在新窗口中打开)
X
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在新窗口中打开)
赞 正在加载……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