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或宇宙常数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现前常标为希腊文“Λ”,与度规张量相乘后成为宇宙常数项
Λ
g
μ
ν
{\displaystyle \Lambda g_{\mu \nu }}
而添加在爱因斯坦方程中,使方程能有静态宇宙的解。若不加上此项,则广义相对论所得原版本的爱因斯坦方程会得到动态宇宙的结果。
R
μ
ν
−
1
2
R
g
μ
ν
+
Λ
g
μ
ν
=
8
π
G
c
4
T
μ
ν
{\displaystyle R_{\mu \nu }-{\textstyle 1 \over 2}R\,g_{\mu \nu }+\Lambda \,g_{\mu \nu }={8\pi G \over c^{4}}T_{\mu \nu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3月23日)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3月23日)
未解决的物理学问题:为什么从量子真空计算出的宇宙学常数,会与天文观测值相差那么大[1]?是什么物理机制抵销了这超大数值?
这是出于爱因斯坦对静态宇宙的哲学信念。在哈勃提出膨胀宇宙的天文观测结果哈勃红移后,爱因斯坦放弃宇宙学常数,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但是1998年天文物理与宇宙学对宇宙加速膨胀的研究则让宇宙学常数死而复生,认为虽然其值很小,但可能不为零。宇宙常数项的贡献被认为与暗能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