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一个兄弟的电话,他非常疲惫失望地告诉我:“哥,我的复员申请在ZQ一级被卡了。又要再熬一年。”

我默然,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放下电话后,不禁想起了一本书、一个人。

很多朋友也许没看过,但一定听说过一本书的名字:《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书的作者李尚龙,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军校生,2008年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10年11月代表学院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同年荣立二等功,然而就在大家都认为他要步入人生巅峰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的退学。

在书中,他也给出了退学的原因——看不到在部队发展的希望。

2015年,他写的文章《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以为你在合群,你在浪费青春》被《人民日报》刊登,网络转载千万次。

这十多年,部队的工资实际上是一涨再涨的,新排长从每月1000元到现在的五六千元,比起同期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低了。那么,为什么军校毕业后来到部队任职2至3年的排长甚至毕业5年以内的连职干部,为何在申请复员退役上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呢?以前十多年也很少听说有干部会复员,最近却不少单位都出现了一些李尚龙式的人物,宁肯什么也不要,也要离开部队。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越丰满,现实越骨感

在网上读到过这么一篇文章《我们这么年轻,究竟为何想着转业》,文中列举了种种缘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值感以及自我认同感的缺失。我相信能够选择军营又能成长为军官的大多也都是怀着满腔热血与抱负奔赴而来,虽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天天扫屋面对过多的琐事、杂事便慢慢失去了自我价值的认同。

能成为军校生、国防生大都是顶着“985”“211”的光环入校的。进入部队以后,同时期的同学不少拿着1w+的月薪,在朋友圈晒着幸福;对比自己,每天被拔草,搬砖,带车,带病号补本一类琐碎的事物折磨得心力交瘁,难免心里失去平衡。

同样,因为分配,个别同志可以到大机关、大院校等轻松单位,对比自己,只是缺少了所谓的政治资源,未来的十几年都要套牢在一个地方,心里更加不平衡。同时,因为专业的不对口,难免英雄无用武之地。

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战友,毕业成绩很优秀,计算机应用很强,也拿过奖,最后无奈被分配到一个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的艰苦地区,更不用说电脑了。

二、职业选择的错误

对于大多军校生、国防生来讲,在进入部队之前,对于部队的了解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而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沉没成本也是越来越大,反而越不敢迈出那一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迈出那一步,只要可以走,宁肯什么也不要。

应该要承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部队这一成长道路。这一条路,踏实走下去真的需要勇气。前些年,单位有位前辈在工作了四年之后,毅然选择离开,问他为什么,他说到,“在这里我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想要换一种活法。”

同样,今年院里有三位任职不到三年的排长打报告复退,可惜无情的是人数太多,轮不上。营职的还没排完,又有谁会管一个小小排长的感受?就这样三位排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蹉跎。

三、看得见的前途,看不见的未来

李尚龙在自己的书中曾给出了退学的原因——看不到在部队发展的希望。

看看周围的干部什么样,未来十年你的背影会和他相似。生活周围不乏一连七上尉,基本上每个连都会有军旅生涯起于排长,止于副连长的景象。上升渠道的受阻,难免挫伤了这一部分同志的信心。

毕业分配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同志来说,这几乎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改变自己军旅生涯轨迹的机会,不管怎么号召政策向基层倾斜,总部机关院校医院的生活待遇与野战基层差得真不小,而这种差距,并不是单靠个人的努力就会抹平的。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究其原因两点,1.钱少了。2.心委屈了。”

而在这种地方,有的人不管不顾要走,可能真的就是心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