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画报)

专家研究称,当时日本报业兴盛,报纸竞争激烈,这3家出版社发行的都是全国性大报,日本几乎每家都会订一份全国性报纸。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经日本陆军省、中国驻屯军司令部许可”的战地画报,曾经连续2次刊登一个中国女兵的照片。

她,就是成本华。

以下图片为画刊原报道——

①:1938年5月20日朝日新闻出版社的增刊,即画报第16期,对成本华做了这样的描述:

“和县城门口,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其腰带上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第16期画报上的成本华)

②:次日,也就是1938年5月21日,大阪每日新闻和东京日日新闻社联合出版的第28期画报上,也不约而同地刊登了成本华的照片。

其文字描述简单:

“在和县被抓获的中国女童军成本华。”

(第28期画报上的成本华)

两个宣传日军、美化侵略的官方报刊,为何对同一个抗日的中国女兵进行宣传呢?

①:战绩证明

两者都在重点宣传“抓获”,突出和县战役的“战绩”。

②:基于新闻属性

占领和县后两家画报争着宣传,对同一事件进行“抢发”。

③:诋毁

污蔑我抗日军民“顽固”、“童军”。实际上,成本华当时已经24岁。

二、成本华其人

成本华因为这两张照片被中国人熟知。

她的笑容震撼每一个中国人,因为这是她被杀前的最后一笑。

成本华,女,1914年生,安徽省和县历阳镇高巷村人。

1938年春,她率众抵抗侵犯和县的日军,被俘后不肯泄露军事秘密,被鬼子多次侮辱后用刺刀杀害。

其碑文载,“成本华自幼刚毅豪爽,学生时代即参加‘中国童子军’1194团。”

(和县成本华纪念广场)

据日军回忆,成本华的死与其他被俘的人不同,她一不求饶二不喊口号,而是对日本鬼子骂个不停。

为了使她屈服,日军用了各种卑鄙下流手段,最后把她五花大绑,押到和城大西门外的城墙根下,让她看他们怎么杀中国人。

一个个被绑起来的中国人,像稻草人一样被刺刀捅、用军刀砍……

残忍的手段仍然没有令成本华畏惧,她笑得更加淡然,更加不屑。

中国人历史上从不怕死,奈何以死惧之?

以残杀恐怖的方式逼迫中国人屈服,在她身上不可能。

所以我们在第一张照片上看到,淡然从容的表情,与背后凄然迷茫的男人形成强烈反差。

她的内心有多坚强宏大,两张图片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成本华纪念碑)

最后,敌人实在没招了,只好给她松绑,对她实施杀害。

第二张照片上,她的脖子上还留着绑她的绳子。

据日军回忆,她被松开绑后,轻松地活动了几下胳膊,然后双手抱胸,傲然挺立,凛然不惧鬼子的屠杀。

日军杀人杀累了,坐在后面凳子上喝水,摄影记者趁机拍下了她死前的最后一张绝照。

她用生命中最后一抹倔强的笑容回击了日本侵略者,让所有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不可战胜、不可欺侮的真实面貌。

三、41年后再登照片

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也感染着每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

甚至日本鬼子本人。

基于对战争的反思,战争结束后的1967年3月,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日本的战历》,公开二战期间的日军照片,书中再次刊登了这张成本华的照片。

但与头两次不同的是,这本日本人出版的书中,对她的描述已经完全转为敬佩之意:

“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1967年日本第三次刊登成本华照片)

一个中国女战士在英勇就义几十年后,日本人终于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

吐露真言的还有当年参加屠杀成本华的鬼子。

2005年11月,重庆某报采访了在日本首次见到此照片原版的留学生方军。

据该报报道,当年参加侮辱屠杀成本华的鬼子中,有一个叫山下弘一的,他在1990年代向方军拿出了他保管的成本华照片,上面还有“成本华,24岁”的记载。

(影视剧中的成本华镜头)

据山下说,这个不屈服的女兵让他十分难忘,当年就向随军的战地记者索要了她照片。

战争结束后的40多年里,他总忘不掉她的反抗、她的不屈,她死前无所畏惧的笑容和对屠杀的蔑视。

在自己家,山下弘一突然向这个中国留学生跪地道歉,受不了内心的折磨,他说出了事情经过。

讲述中,这个白头发不剩几根、行将就木的老鬼子由衷地感叹:

“我们杀死了成本华,但我们敬佩她……想起成本华的那个样子,我们就感动绝望……成本华那轻蔑的笑,让我们看到了那场战争的必然结局……”

(配图。来源:张国通作品选)

后来,记者再想采访那个山下老兵,他已经死了。更多成本华的故事失去了线索。

穿过历史的云烟,穿过牺牲52年无人知晓的历史遗憾,穿过最美笑容背后4万万国人的热血呐喊,让我们为这位24岁的最美女兵送上最深沉的敬礼!

=======================

文献参考:

《支那事变画报》(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网站)

吴有凤《<支那事变画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7-02-12)

房列曙、房列明《武汉会战应从“最美抗日女英雄成本华”讲起》(《江淮文史》2018年3月)

《女英雄饱受凌辱被众鬼子刺死》(2005年11月17日《重庆晨报》)

注:此稿未经授权,不得抄袭,已授权律师维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